日前,由依托蘇交科集團成立的在役長大橋梁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和橋梁工程與技術網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技術大會暨全國在役橋梁安全運營保障技術交流會召開,來自全國橋梁領域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共計200余人參加了會議。蘇交科集團副總裁、安全技術首席工程師朱紹瑋、檢測研究院副院長楊揚出席了會議。會議由實驗室張宇峰主任主持。
會議特邀了國際智能基礎設施結構健康監測學會(ISHMII)會長、東南大學吳智深教授,國際結構控制與監測學會(IASCM)理事長、哈爾濱大學李惠教授,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學會(IABSE)副主席、同濟大學孫利民教授,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分會秘書長、中交公路規劃設計研究院趙君黎副總工程師等12位知名專家,從檢測與評估、維修與加固及健康監測及養護管理三個方面同到場研究人員進行專題探討。朱紹瑋副總裁在會上作了題為《長大橋梁運營安全風險防控技術》的技術報告,實驗室張宇峰主任在會上作了題為《橋梁結構健康監測若干工程應用案例分析》的技術報告。
長大橋梁運營安全防控技術是依托交通運輸部建設科技項目《長大橋梁運營安全風險防控與示范》開展的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朱紹瑋副總裁圍繞江蘇在役長大橋梁,從運營管理現狀出發,提出長大橋梁風險管控技術體系框架,結合工程實例介紹了長大橋梁運營風險辨識、評估、管控和應急救援的技術方法。長大橋梁運營安全防控技術涵蓋長大橋梁運營安全風險評估技術體系、風險管理體系、風險事件應急救援體系及安全生產管控信息化體系四個方面內容,在風險辨識方法、風險評估技術、應急救援措施等方面進行了突破和創新。該技術的應用為全國其他在役長大橋梁運營安全風險管控體制機制建設、現場安全風險評估與分級管理、應急救援與現場處置等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橋梁結構健康監測若干工程應用案例分析》主要介紹了橋梁結構健康監測技術應用的必要性及發展歷史,重點結合江陰、崇啟等幾座大橋的健康監測系統,分析了長大橋梁健康監測系統設計、實施要點。并通過實際橋梁后期數據分析的案例,展示了健康監測系統所發揮的作用。張宇峰主任與現場專家討論了健康監測技術目前所面臨的技術瓶頸、所取得的突破以及對健康監測未來發展的展望。
會后,參會人員前往依托蘇交科集團建設的江蘇省長大橋梁健康監測數據中心以及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現場進行了參觀學習。